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180004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376965 郵箱:baojijb@126.com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地址:寶雞市行政中心投資大廈9樓 聯系電話:0917-3376965 郵箱:bjnews@163.com
今春,秦嶺深處久負盛名的旅游勝地太白縣美景如畫、人潮涌動,除了近年難得一見的火爆旅游景觀場面,山里坊間還冷不丁地爆出“‘山里娃’寫山里人山里事,山里山外人爭相閱讀《老村長》《山里娃》《青松》三本書”的暖消息。
大概由于著作者“低調,不事張揚”的原因吧,這則新聞至今未見媒體報道披露,暫時處于“坊間爭閱熱議”狀態。
閱讀點亮山里人生活希望。小說《老村長》(20萬字)、傳記《山里娃》(19萬字)、散文《青松》(9萬字)著作者自稱“山里娃”,書里面實話實說:“拐里(村)是我的故鄉,我在這里生,這里長,在拐里上的小學,我就是個地地道道的山里娃?!边@“山里娃”什么來頭?寫書圖個啥?
作為延安黃龍大山的兒子,我與同齡朋友、太白“山里娃”對大山、故鄉的熱愛與眷戀有著驚人的韌性濃烈之處。有緣作為第一讀者,我對他“十年磨一劍”,用鄉愁鄉魂澆鑄的這三部鄉土著作深鉆細研,感慨頗深。
“山里娃”本名楊海軍,他是在古稀之年挑戰自我,激情燃燒,“續寫太白華章,助力鄉村振興”。
他1946年生,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本科畢業。經過多年摸爬滾打,從山區基層走上縣級領導崗位,曾任共青團太白縣委書記、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江蘇省句容縣縣長助理,寶雞市金臺區城鄉建設環保局局長、黨工委書記等職。
2006年退休后,過不慣清閑舒適的城市生活,與同是“山里娃”的老伴一起回到魂牽夢繞的人生原點、秦嶺深處鰲山腳下的拐里村,融入故鄉父老鄉親和山區人民生活圈,“不求個人安逸舒適,只為太白振興發展出把力!”
從大山走出又回歸,牢記責任與擔當,他懂得怎樣以自己的方式反哺回報大山、故鄉的養育之恩。
當年,受掛職太白縣委副書記的陜西著名作家趙熙影響,身為副縣長的青年俊才楊海軍對文學創作產生興趣,曾在地方報刊散見作品,著有《下鄉》《大山深處》《揪心的兩天兩夜》《漆農》《火鐮》等。
退休回山,在老伴陪伴照料下,他寶刀不老,厚積薄發,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在接近耄耋之年向故鄉人民傾情奉獻了三部穿越時空、弘揚正能量的佳作厚禮。
小說《老村長》是在挖掘追憶多位為黨和人民忠心耿耿畢生奉獻的“老農會主任”“老支書”“老社長”“老大隊長”“老黨員”英雄模范事跡基礎上,千錘百煉、精益求精,塑造了太白深山里一位歷經風雨坎坷,始終熱愛黨跟黨走,艱苦奮斗,清廉耿直,帶領群眾改天換地、脫貧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老村長模范形象。
涵蓋105個章節的傳記《山里娃》,以敘事紀實手法,用山里人粗獷、樸實的語言,客觀真實地展示了作者植根于山區故鄉熱土,向往美好生活,善于學習思考,敢為人先,樂于奉獻的個人成長經歷、奮斗軌跡。路在腳下,要靠我們自己去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總要學會選擇,作出選擇。始終要鼓起勇氣,作出自己認為最正確的選擇,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即使未來可能不盡如人意,我們也要勇敢面對,因為那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一旦選擇,就應負責、擔當。
散文《青松》的主人公是太白縣紅星大隊在烈火中為搶救集體財產英勇獻身的李宏烈士的遺孀宮紅英。她繼承烈士遺愿,挑起大隊黨支部書記重擔,撐起烈士全家九口人的一片天。作者深入實際,貼近生活,通過大量感人肺腑的鮮活事實,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撼天動地的時代贊歌,將烈士“寧為公字活分秒,不為私字活到老”的銘言,在幾代人心靈深處播下紅色種子,讓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山區黨員干部中生根開花。
“留住鄉愁,續寫春秋”,“不圖名和利,只為家國情懷吐衷腸、感黨恩!”這就是“山里娃”楊海軍老驥伏櫪,鞠躬盡瘁,老有其樂,自討苦吃,自掏腰包寫書、出書的真實緣由。
愿“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不平凡的人生”成為涌動在我們身邊的滾滾暖流。(雷明德)
編輯:賀雅楠